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,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,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。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1【教材分析】
多睡一分钟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,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,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,是深深的后悔和宝贵的教训。通过学习,要让学生想到“分秒必争”,年年如此,一生坚持。
【学情分析】
只知一分钟很短,却不知有时一分钟也会感觉很长。从他们的切身感受入手,懂得“分秘必争”的道理。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,如何让他们兴趣盎然的去读文字,在读中去感悟人物心理,应该是需要老师创设情境的。
【教学目标】
1、认识本课“钟零”等9个生字及相关词语,会写“包”“钟”“迟”三个生字。
2、正确、流利,有感情的`朗读课文。
3、学习课文,通过元元因多睡一分钟而产生的一路上的叹息与后悔,使学生知道时间的宝贵,懂得严格要求自己,珍惜时间。 【教学重点】
1、认识本课“钟零”等9个生字及相关词语,会写“包”“钟”“迟”三个生字。
2、正确、流利,有感情的朗读课文。
【教学难点】 体会元元因多睡一分钟而产生的一路上的叹息与后悔,从而体会时间的宝贵。
【课前准备】 课件、学生生字卡
【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】:
课前3分钟口语训练:学生介绍假期读的书。(1—2人) 总结:看得出,这两位同学假期已经和XX成为了朋友,也看得出他俩特别爱护图书,书崭新如初,那愿意与XX成为朋友的同学一定要读读这本书。
(一)游戏导入。
1、做游戏:全体同这立正站好两臂侧平举,一动不动地站立,坚持一分钟。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?(很长)
2、小结:是啊,一分钟可以说很短,也可以说很长,在某种情况下,要能克制自己,坚持一分钟也是不容易的。今天我们学了课文《一分钟》以后,对“一分钟”的体会一定会更深。(让学生切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间是不算短的。既可以增强课堂情趣,又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概念,便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。)
板书课题:一分钟
(二)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1、学生自由读课文,把字音读准,句子读通顺。(老师关注学生读书姿势是否端正)
师:从你的坐姿老师知道你一定度通顺课文了。
2、读了课文,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?
(生自由回答:围绕元元因多睡一分钟,从而迟到20分钟的事展开)
补充板书:20分钟
(三)认识生字,并指导书写。
师:同学们读书都有收获,是啊,一边读书,一边思考说效果果然好。课文中字词关有信心闯一闯吗?(激发学生兴趣) 识字:
1、出示加拼音词语,学生认读。(先个别读,纠正字音。)
2、去掉拼音读词。生字卡片,学生自主识字。
3、认读单个生字:同桌互读,开火车读。
4、向大家介绍好的识字方法,共同讨论。(记字形)
5、游戏巩固生字。(摆一摆字卡,再收起来) (识字中,我让学生课前制作好生字卡片,促进了预习。并将好的记忆方法介绍给大家。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的好习惯,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。对生字记忆也会更深刻。)
写字:
ppt出示我会写中8个字
1、读准音
2、观察字形,分类学习。
3、教师示范写:包 钟 迟
4、学生先描红,再临写。(纠正写字姿势)
(四) 再读课文,朗读感悟
1、分段轮读课文一遍。
2、指导朗读2段。
师:请看大屏幕(上面出现课文第二段),这就是他说的第一件事。自由读读,看谁读得好。(学生自由读课文)
师:小朋友们不但读书的声音很甜美,而且读书的姿势很端正啊!老师为你们高兴!来,咱们一起读一遍!(生齐读课文)
师:谁能单独读一读让大家听听? (学生朗读课文,教师随时指导:“元元”的后一个字要读轻声;“很快地”的“地”字要读de)
(师用A、A+、A++、A+++、A*、A**六个等级激励学生首先读正确,其次读通顺,最后读出感情) 指导读好元元的第一次叹气
师:请大家看看这一句:“他叹了口气,说......”一般人叹气的时候啊,心情都不太好,这个时候说话的声音不可能十分响亮的。
师:好,请你读!请注意,就从“他叹了口气??”开始读。
生:(声情并茂地朗读)
师:怎样读才能得“A☆☆”呢?(重点句变红)
生:读得轻一点、慢一点、伤心一点。
师:嗬,你对课文中的元元同学是琢磨透了!那你来个伤心一点的!教师范读时加一个“唉”字,让学生听出不同,之后让学生试试。
3、练读课文3自然段。
师:来,我们用这个方法读下一段。(投影出示课文第三段)先练练吧。
生: “他等了好一会......车子开了。他又叹了口气,说:“唉—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。” 那么,元元心里想的大家能读好吗?顺势引导,元元,我想你此时心里一定在想......
(重点指导读好元元的两次叹息,同时走进元元的内心世界,切实感受元元的所思所想,突破本文难点。)
(四)小结:
元元啊元元,你多睡了一分钟,带来的是20分钟的迟到,是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,也是步行的辛苦和脸红的尴尬,更是深深的后悔和白贵的教训。所以,元元啊元元,请珍惜时间!(围绕板书师生共同小结)
【板书设计】
多睡
迟到
7、一分钟——————20分钟
(珍惜时间)
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
指导写字:9、10课
课型
新授课
教学目标
1、指导书写这两课比较难写的字,如“岛、展、隐、绕、蜜、密、摘、留”等8个生字。
2、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。
教学重点
指导书写这两课较难写的字。
教学难点
能够用自主探究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记住每个四会字。
课前准备
教师准备:田字格的生字卡片
教学环节
教学过程
设计意图
一、评价上一次作业复习、写字姿势
二、学习本课难写的字
三、练习其他四会字
四、布置作业< ……此处隐藏14850个字……俩。河对岸有棵果树,树上结满了果子。你们谁先摘到果子,就算谁的本领大。”梅花鹿想:“我跑科快,我一定能先摘到果子。”金丝猴想:“我会爬树,我一定能先摘到果子。”
比赛开始了。梅花鹿飞快地向前跑去,轻轻一跳,就过了小河。他一口气跑到果树下,得意扬扬地想:“还是我的本领大。”可是果树太高,他跳了又跳,怎么也摘不到果子,只好垂头丧气地回来了。这时,金丝猴还在河这边,他过不了河,正急得团团转呢。
大象伯伯走过来说:“你们想想办法,就能摘到果子。”
他们一下子明白了。梅花鹿驮起金丝猴,过了小河。金丝猴很快就爬上树摘到了果子。他们一起把果子送到大象伯伯。大象伯伯问:“你们谁的本领大呀?”梅花鹿和金丝猴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笑了。
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14一、图片导入
孩子们,你们谁读过《小马过河》的故事?
那么,谁能告诉老师,故事中都有哪些小动物呢?
今天,老师将这这些小动物都带到这里来了,想不想看一看?
老师出示小马、老马、牛伯伯、小松鼠的`图片。
来,我们跟他们大声地打声招呼:嗨,你们好!
今天,我们就来学习《小马过河》这个故事。
教师板书课题,学生齐读课题。
二、初读课文,把课文读正确。
自由读课文。师提要求:轻轻地打开书49页,像老师这样端好书。(稍等)自由读课文,边读边圈出你不认识的字,借助拼音多读几遍。
三、多种形式识字、写字。
1、带拼音识字。
大屏幕出示13个生字。这些生字你认识哪个?
学生随机汇报,教师相机指导。
棚,让几个学生组词,从而理解字意。
匹、磨重点抓住字音、字形进行指导。
1、磨、驮引导学生猜字谜记忆字形。
哗,听一段哗哗流水声理解字意。
挡,利用做动作理解字意。
死、昨、试强调平翘舌音。
在学生汇报到匹、磨时,教师点击课件,两字的拼音变红,引起学生注意。
汇报死、昨时,两字变蓝,引起学生注意这两个字是平舌音。学生注意到后,教师带读,重点强调。
2、游戏识字。
小青蛙听说我们在认字,它也来凑热闹,瞧,教师展示青蛙上楼梯课件。
从你开始,大声读第一层楼梯上的字,要是这个小朋友读对了,我们就跟着大声读一遍;然后你看吧,小青蛙就会跳上一个台阶。
学生开火车读打乱顺序的13个生字,教师操作课件,读对一个,小青蛙跳上一个台阶。全部认完,掌声响起。
3、词语中巩固识字。
教师出示词语,男生认读——女生认读——全班认读。
第一组:磨坊麦子哗哗
第二组:一匹亲切昨天
第三组:驮起试试试一试
4、指导写“麦”字。
观察——范写——临写——评价
四、再读课文,要求课文读流利。
1、引导学生数一数、标一标课文的自然段。
2、指名读课文,师生、生生互评。
3、朗读1、2自然段,感受小马的乐于承担。
自由读,体会妈妈与小马的话。
指名读,谈感受。
分角色读。师生评价,生生评价。
表演读。
小学语文二年级教学设计15教材分析:
《风》这首小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所写。诗歌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,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,就能发现它的踪迹。全诗以第一人称,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、描写生活中的风,让学生初步感知风的特性,受到美的熏陶。
教学重、难点:
1、认字2个,写字3个;
2、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;
3、感知风的特点,体会诗歌的韵味。
4、依照课文仿写诗歌,做到语意清楚,语句通顺。
教学突破:
组织学生在读中感悟,启发学生思维,并体会风中景物的变化,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,结合诗的内容进行理解。
教学准备:
小黑板,生字、词卡片
教学课时:
1课时
教学过程:
一、积极汇报,导入新课。
师:请同学们汇报班级诵读活动积累的名言名句。
……
师:同学们注重词语积累,能交流带有“风”字的'词语吗?
生:风吹雨打、和风细雨、风雨交加、狂风暴雨……、
师:同学们积累的词语真多,今天老师也搜集一些带“风”的成语与大家交流。
出示:风雨同舟 风平浪静 风言风语 风尘仆仆 风调雨顺
风和日丽 风吹日晒 迎风招展 一帆风顺 甘拜下风
生读一读带“风”的成语。
师:同学们,风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,汉语中带“风”的词语也非常丰富。这节课我们一齐学习叶圣陶爷爷写的诗歌《风》。
生:齐读课题。
(思考:《语文课程标准》第一学段要求 学生“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、格言、警句”。教学联系班级的诵读活动,为学生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,把静态的词语进行“盘点”,巧妙地由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迁 移到新课的学习兴趣上来,这样,既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,又调动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,由此营造一派乐融融的学习氛围。)
二、认读字词,熟知课文。
1、学生读文,圈出不认识的字,借助课后的拼音,或者猜一猜;
2、出示卡片:“颤动”、“ 河水起波”、“ 游戏”检查认读词语的情况
3、开火车认清生字(正音)
出示卡片 chàn bō yóu xì
颤 波 游 戏
4、给生字找朋友:
“起波、波浪、游泳、看戏、游玩、演戏……”
5、再指名读文
(思考: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指出:要让学 生“喜欢学习汉字,有主动识字的愿望”。因此,教学关注识字的重点,相信同学的认字能力,依照“从文到句,从句到词,从词到字”的顺序,让学生自读,互读,读中认字识词,读准字音,观察字形,意会字义。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,在自信的心态下,学生认字学词的效果事半功倍。)
三、师生交流,指导朗读。
1、学生闭眼听录音,想象画面;
2、师生交流画面,同时指导朗读。
(一)“树叶颤动”的画面
1、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诗文是个好办法。那你想怎样读这一节呢?
2、指导读(“树叶颤动“应读轻一点;发现风后要读得高兴。)
学生个别读,表演读,男女生比赛读,看小黑板试读。
(二)、“林木点头“的画面
那是怎样的一幅画面?(林木在向谁点头啊!)
(林木向草地点头、林木向花儿点头、林木向小河点头。)
师:多么有礼貌的风,怎么读出来?
先试着读,个人读,小组读,看小黑板试读。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