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班教案

时间:2025-04-11 22:34:18
(必备)中班教案10篇

(必备)中班教案10篇

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,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10篇,仅供参考,欢迎大家阅读。

中班教案 篇1

活动目标:

1、知道“油水脱色”是用油画棒绘画,然后用水粉或水彩颜料覆盖涂色的一种绘画方式。

2、能有情节的画出鸟儿的不同动态,均匀的用水粉涂色。

3、感受“油水脱色”画的奇妙效果,体验用不同方式绘画的乐趣。

活动准备:

1、观看关于鸟类的电视录像和图书。带幼儿到百鸟园喂养鸽子、小鸟,观察小鸟飞行的各种动态,模仿小鸟飞翔的动作。

2、提供油画棒、水粉染料、画纸等绘画工具。

活动过程:

(一)倾听鸟儿的叫声,引导幼儿讨论、模仿鸟儿飞行的不同动态。

1、播放鸟儿叫声的音乐,在优美的音乐衬托下教师引导幼儿:想一想、猜一猜,鸟儿在干什么?

2、引导幼儿将鸟儿飞行的不同动态用动作表现出来。

3、引导幼儿观察想象:鸟儿在休息、鸣叫、飞行、交流时;正面、侧面、头、嘴巴、眼睛、翅膀、尾巴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样的。

4、教师根据幼儿的模仿和讲述,用油画棒范画鸟儿的'几个不同动态。

(二)了解“油水脱色画”的画法:

1、引导幼儿观察水粉经过油画棒画面时,产生的油水分离的奇妙绘画效果。

2、教师小结:这种先用油画棒在纸上绘画,再用水粉或水彩颜料涂色,产生油水分离效果的绘画方式就是“油水脱色画”。

(三)幼儿绘画,教师指导:

1、引导幼儿思考:你画的小鸟在干什么?你想把小鸟画在什么位置?怎样才能体现鸟儿满天飞的景色?

2、提醒幼儿:用油画棒时要有力度,小鸟的身上除了可以用油画棒涂色还可以为其装饰花纹,天空可以用不同的底色涂抹。

(四)幼儿说画。

中班教案 篇2

一、活动目标

1、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,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。

2、能学会初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愿望,使之符合当时的客观要求。

二、活动准备

1、“我要吃冰淇淋”看图讲述图片36张。 2、“应该怎样?”任性教学课件。

3、“谁对谁不对”教学课件、图片及笑脸娃娃、哭脸娃娃36张。

三、活动过程

(一)通过看课件“涛涛、娇骄、牛牛”的故事,让幼儿了解什么是任性知道任性事不好的行为。

1、幼儿看课件,提出问题。

三位小朋友这样做对吗?为什么?他们是什么样的孩子?

什么是任性的孩子?

2、教师小结:这三位小朋友都是任性的孩子,是大家不喜欢的孩子。

任性就是自己想得到的东西或想做的事情,不管条件允许或不允许非要达到目的不可,任着自己的脾气去做,并不听从大人的劝告。这样做是不对的。是不好的习惯。

(二)在幼儿认识任性的基础上,通过谈话“怎样做?”以此提高幼儿学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。

1、提问:你告诉“三位小朋友”应该怎样做?

2、教师小结:在幼儿讨论怎样做的过程中,引导幼儿做一个听从劝告,懂道理的好孩子。

(三)通过看图讲述《我要吃冰淇淋》使幼儿明确任性带来的不良后果。 1、幼儿每人一张图片分小组自由讲述,并学习概括故事的内容。 冬冬由于任性遇到了怎样的.麻烦事?

2、教师小结: 任性的孩子不但大家不喜欢它,而且还伤害了身体住进了医院,任性一点儿好处也没有。

(四)巩固知识,做游戏《笑娃娃和哭娃娃》。

方法:通过看课件行为判断《谁对谁不对》巩固幼儿以上所学内容。 在正确的行为图片下方,贴一个小笑脸,反之,亦然。 幼儿游戏后,教师播放课件,验证对错。

(五)合幼儿自身实际,不断提高认识。

1、请幼儿讲一讲自己任性的事情。

在生活中,你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吗?以后应该怎样做?

2、教师读几篇家长来信,目的在于正面引导幼儿,自觉做一个不任性的好孩子。

活动反思:幼儿了解了什么是任性,知道任性是不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。

中班教案 篇3

设计意图:

快乐像温暖的阳光,柔柔的,暖暖的,让每个孩子享受阳光,拥有阳光般的心情,无疑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。为此,我设计了这一活动,旨在让幼儿知道其实获得快乐很简单,它就在你的身旁。只要你伸出关爱的手,快乐就能到来。

活动目标:

1、理解快乐的含义,知道大家在一起会得到快乐,共同合作劳动会得到快乐,为别人解决困难也会得到快乐。

2、能积极参与活动,体验快乐。

准备:图片,大型积木若干,让幼儿带自己心爱的玩具入园,布置成“欢乐林”,录音机,磁带。

过程:

一、欣赏故事,理解“快乐”:

1、教师边出示图片,分段讲述故事:

(1)大象、小老鼠、乌龟、狐狸它们说了什么?它们快乐吗?为什么不快乐?你从哪里看出来的?(学习词:孤独,并随音乐让幼儿体验孤独的.情感)。

(2)启发幼儿帮助小动物想办法,让它们快乐起来。(幼儿自由讲述)。

2、讲述故事第二段:

“后来它们想的是什么办法?啊,原来它们想造房子,那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它们吧!”

3、幼儿随音乐选择积木进行造房子活动,体验共同劳动的快乐:

请幼儿谈谈:你心里觉得怎么样?那我们帮小动物们造好了房子,它们心里觉得怎么样?它们会说些什么呢?(放小动物感谢小朋友的录音)。

二、为小动物分房,让小动物快乐搬家:

1、新房子造好了,可是,小动物们又觉得不开心了,我们来听听看,为什么不高兴?(播放录音:我们这么多人,有的高,有的矮,有的喜欢住高楼,该怎么办?)

2、请幼儿体验伤心,并为小动物想办法。

3、引导幼儿根据小动物的特征进行分房活动。

4、交流分房经验,帮小动物搬家。

三、创设情境,加深幼儿对“快乐”的理解。

情境:鸭妈妈哭着进来:“我的房子被水冲走了我和我的孩子该怎么办?”

师:“鸭妈妈遇到困难了,它很伤心,你们愿意帮助它吗?”(启发幼儿将造好的新房分给鸭妈妈一间。)

四、分享“快乐”:

师:小动物们很感谢你们,想请你们到“欢乐林”去玩,那里有很多好玩的玩具,你们想去吗?(引导幼儿在玩的时候,与同伴分享快乐,从而感受快乐)。

中班教案 篇4

活动目标:

1 ……此处隐藏1545个字……、教师:暖暖的风儿吹过来,可以做什么动作呢?

小雨又能做什么动作呢?

小鱼、小虾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?

2、先让个别幼儿演示他创编的动作,在选择合适的集体练习。

3、带领幼儿边念儿歌边表演动作。

附儿歌:

池塘里,

暖暖的风儿吹过来,

细细的小雨落下来,

小鱼儿、小虾儿游过来,

红色的大伞,

一朵一朵打开来!

中班教案 篇8

  活动目标

1、会认读数字3和4,知道数的形成和所表示的数量。

2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。

  活动准备

1、红黄色气球各1只,统计表一张。

2、数量1~4的.点子卡片若干,彩色笔若干

3、《数学》上P、2。

  活动过程

一、游戏:数气球

1、教师出示气球,让幼儿分别说出其颜色。

2、教师拿出气球,让幼儿说出其数量。

提问:想一想,怎样才能变成2只气球?

启发幼儿说出;一只气球再添上1只气球,就是2只气球。

3、引导幼儿说出这2只气球分别是什么颜色。再观察中让幼儿发现2里面有两个1。

二、观察画册《气球飞了》

1、看一看,画面上有谁?他们在做什么?

2、说一说,天空有几只绿气球?奇奇手里拿着几只绿气球?一共有几只绿气球?

幼儿点数后知道:2只绿气球再添上1只绿气球就变成了3只绿气球了。

3、教师分别出示点子卡片和数字卡片3,幼儿认读。

4、引导幼儿点数红气球的数量,并说出用数字几表示,然后拿出相应的点子卡片和数字--

数一数,黄气球和蓝气球各有几只?

幼儿说出其数量后,教师出示数字卡片。

使幼儿知道:4只气球可以用数字4来表示。

5、找一找,数字3和4分别隐藏再哪里?

6、引导幼儿根据气球的数量圈出相应的点子。

三、讨论交流

1、想一想,数字3和4还可以表示哪些物体?

2、教师引导幼儿从活动室找出数量是3或4的物品,并在统计表中用绘画等形式记录下来。

中班教案 篇9

活动目标:

倾听故事,理解故事内容,感受故事中小石头前后的心情变化。

能大胆猜测故事内容,按角色进行故事表演。

3、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游戏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:

背景图、动物图片、手偶、石头头饰、音乐等

活动过程:

一、活动导入——学一学、说一说

1、出示小石头,学一学小石头伤心的表情

师: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朋友……(小石头)请你观察小石头的表情;学一学伤心、难过的表情

2、说一说小石头为什么伤心

师:请你猜一猜小石头为什么伤心、难过呢?我们一起去听听。

二、欣赏故事——听一听、学一学

1、教师借助手偶配乐讲述故事前面部分(从开始——哎!要是自己也能长出脚来该多好啊!)

2、回忆故事,模仿动物走路和说话;

师: 1)小石头遇到了谁?小石头是怎么问的?小动物是怎么回答的?(小鸡、小猫、螃蟹)

2)小石头有没有借到脚?小石头的'心情……

l 个别幼儿或集体模仿动物对话和动作。

3、配合图片配乐讲述故事后面部分

师:“请你猜一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?”(幼儿猜测故事)“是不是象你们猜的那样呢?我们继续听故事。”

师:小女孩看见了小石头把它做成了。?去了哪里?(花园、街上、游乐场)干什么?

l 学习三个基本动作为表演做铺垫。

三、表演故事——讲一讲、演一演

1、师幼合作表演故事

师:现在我们一起来完整讲述这个故事,如果你愿意,可以和老师一起讲。(老师手偶表演故事)

幼儿合作表演

1)一个小朋友扮演石头,四位小朋友扮演动物和小女孩

2)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故事。

四、结束:

师:“小石头们,你们还想去哪里呀?。”(听欢快的音乐离场)

中班教案 篇10

活动目标:

1.理解故事内容,懂得水果有营养和吃水果的好处。

2.了解几种常见水果的基本特征,体验与同伴分享和游戏的快乐。

活动准备:

幼儿每人各带一种水果,教师提前洗净、切开,投影仪,肚子里装满水果的牛的图片

活动过程:

一.开始部分,谈话引导幼儿进入活动主题

1.出示肚子里装满水果的牛的图片:引导幼儿观察,牛的肚子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的'水果?还挤出了很多的水果牛奶?(让幼儿自由猜想)

2.在这头牛的身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,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!

二.自主欣赏,通过投影仪讲述故事,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

1.在一个长满各种果树的树林里,住着一头爱吃水果的牛,它住在哪里呢?(请幼儿用手指一指)

2.主人为了它好多好吃的,引导幼儿观察都有什么?苹果、草莓、香蕉等,请幼儿自由讲述水果的外形特征。

3.一天晚上,突然刮风了,它的主人怎么了?(动作表示)主人着凉了,(生病了,感冒了······)你能看出来吗?从哪里看出来的?(直打哆嗦、很冷、躺在床上起不来了)

4.邻居们也怎么了?那么小牛看见主人和他的邻居们都生病了,心里会怎么样?(很难过,很着急······动作表示)

5.爱吃水果的牛有没有生病呢?(没有)只有爱吃水果的牛没有生病?为什么爱吃水果的牛没有生病?(因为它吃了很多有营养的水果,它的身体很强壮,所以他就抵抗病菌入侵,身体健康,不生病)

6.主人生病了,爱吃水果的牛是怎么照顾主人的?它给主人喝了什么?请幼儿学说“请喝杯草莓牛奶吧!”······

7.喝了水果牛奶,大家的病怎么样了?(感冒好了)生病的邻居们也学着吃水果了,大家都变得怎么样了?(都成了爱吃水果的人)

四.讨论故事,让幼儿了解水果、牛奶营养奶,要多吃

1.爱吃水果的牛为什么不会生病?为什么爱吃水果的人不容易生病?(因为水果里有很多的营养,富含维生素,牛奶含钙量丰富,能够增强骨骼发育,预防感冒)

2.你们喜欢爱吃水果的牛马?为什么?

小结:这只爱吃水果的牛不仅爱吃水果,也愿意去照顾别人,当别人需要它的时候,还挤出好喝的水果牛奶给大家,喜欢帮助大家。

3.当我们家里人或好朋友生病了,我们应该怎么做?你平时喜欢吃什么水果?味道怎么样?引导幼儿自由回答。

4.品尝自带水果,或者大家一起来分享水果。

五.活动延伸:

我们大家一起到区域活动里制作自己最喜欢的水果。

《(必备)中班教案10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