少年王勃教案
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,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,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。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?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年王勃教案,欢迎大家分享。
少年王勃教案1【教学目标】
1、指导学生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课文三、四自然段。
2、学会10 个生字,认识5 个二类字和2 个多音字,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。
3、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赣江“水天一色、霞鹜齐飞”之壮观,秀美的景象,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,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。
【教学过程】
一、看图导入,直面王勃
1、多媒体出示课文插图一:少年王勃英姿勃发的图
2、询问:你知道这位英俊少年是谁吗? 生交流:王勃(相机板书课题)指导读题:多音字“少(sh ào )”通过课前的预习,你对少年王勃有了哪些了解?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。
3 、过渡: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少年英才,了解一下他是如何写《滕王阁序》的。
二、初读课文,扫除障碍
1、自己借助拼音初读课文,做到字字读准、句句读通,思考一下: 从课文中你看到了一个( )的王勃。
2、请你来展示一下你的读书成果。
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,相机正音交流: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什么事情?
(课文主要讲王勃应邀参加宴会,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,王勃却即兴写下了《藤王阁序》,后来《滕王阁序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。)
过渡:那你知道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《滕王阁序》的吗?写得怎么样呢?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。快速浏览课文,看看哪几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这些内容。
学生浏览后交流:第2 —4 自然段。
三、品读课文,体验感悟
1、请大家把心放到课文中,跟随王勃一起走进滕王阁,走入那场宴会。自由读第2 —4 自然段,找找王勃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?
(交流并出示:都督要求客人写一篇庆贺文章,在座的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谁也不敢答应。)
(1 )从“谁也不敢答应”看出什么?
(2 )客人们这时心里会怎么想呢?
(3 )指导读好这句话:体会客人们面面相觑,极其慌张,不只如何是好的心情。
2、面对都督的要求,在座的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谁也不敢答应,这时的王勃在干什么呢?
(1 )指读第3 自然段,其他同学看课件。
(2 )交流并出示: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,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,边看边想,突然回转身来,胸有成竹地说:“让我来试试吧!”
(3 )指导读这句话,从“凝望”、“边看边想”中感受到什么?王勃看到的'是一幅怎样的美景?欣赏画面。从王勃“突然回转身来”你好像感受到什么?相机理解“胸有成竹”。
补充资料:上元二年(675 年)秋,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,路过南昌时,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,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。王勃前往拜见,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,便请他也参加宴会。阎都督此次宴客,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。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,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。宴会上,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,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。大家知道他的用意,所以都推辞不写,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,竟不推辞,接过纸笔,当众挥笔而书。阎都督老大不高兴,拂衣而起,转入帐后,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。听说王勃开首写道“南昌故都,洪都新府”,都督便说:不过是老生常谈。又闻“星分翼轸,地接衡庐”,沉吟不语。等听到“落霞与孤骛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,都督不得不叹服道:“此真天才,当垂不朽!”。
你觉得王勃怎样?交流(出示成语:风华正茂 出类拔萃)
才思敏捷 后生可畏
文思如泉 笔下生花
(4 )指导朗读:景美人更棒
3、王勃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,又是怎样写《滕王阁序》的呢?(文思如泉,笔走如飞)想象王勃是如何奋笔疾书,一气呵成的?交流指导读好这个情境。
过渡:王勃在事先毫无准备,在极短时间之内写的《滕王阁序》怎么样呢?我们来看他的千古名句: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
体会诗意,欣赏秋景:
(1 )多媒体播放秋景图,想想这句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?
(2 )出示:远处,天连着水,水连着天,水天一色。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晖缓缓地飞翔,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边读边欣赏秋景,边看边说: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?
(3 )对比着读诗、文,体会意境。
王勃看到眼前的美景,浮想联翩,诗情大发,奋笔疾书,一气呵成了这篇千古名文《滕王阁序》。都督听人读到——(引读诗句)竟忍不住拍案叫绝——(引读)
请你也学着都督的样子来称赞王勃,指导朗读。现在我们就是参加宴会的宾客,你们有什么想对王勃说的?交流
有感情地齐读第4 自然段。
四、拓展延伸,敬仰王勃
王勃这位少年诗人还写了很多名篇,《送杜少府之任蜀川》就是其中一首,出示:送杜少府之任蜀川(配乐诵读)
五、布置作业,课外阅读
1、背诵课文3 、4 自然段
2、“自古英雄出少年”,如神童骆宾王,巧称大象的曹冲、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,课后找找他们的故事读一读。
六、板书设计:
胸有成竹
少年王勃 文思如泉 奇才!
少年王勃教案2少年王勃(第二课时)--涧水蓝
(第二课时)
教学目标:
1、理解课文内容,体会赣江“水天一色、霞婺齐飞”之壮观、秀美的景象,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、才华横溢。
2、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,背诵三、四自然段。
教学准备:ppt课件
教学过程:
一、复习导入
1、今天,我们继续学习少年王勃的故事,请大家一起读课题。
2、通过昨天的学习,我们知道,这篇文章写的是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文《滕王阁序》。(板书:《滕王阁序》千古传诵)那么,少年王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。
3、快速浏览课文,你能用书本上的一个词语来说说吗?
(根据回答板书:很有才气)
4、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赞扬了王勃的才气,你能找出来吗?
(1)出示:竟忍不住拍案叫绝:“奇才!真是奇才!”
(2)理解拍案(拍桌子),在什么情况下会有“拍案”的举动呢?(强烈的愤怒、惊异、赞赏等感情),文中的“拍案叫绝”是在什么情况下?表示什么情感?
(3)你能读好这句话吗?可以加上动作,表情等。
……此处隐藏17294个字……技能培养: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背诵三、四自然段。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图画,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、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能力。教学重点
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理解课文内容。
教学难点
学习课文,体会赣江水天一色、霞鹜齐飞之壮观、秀美的景象,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、才华横溢。
教学准备
PPT
教 学 过 程
教 师 活 动
学 生 活 动
课 堂 拾 零
一、复习导入
1、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出示课题:少年王勃要求齐读课题
教师:通过上节课的学习,王勃给了你的什么样的印象?
2、就连课文中的都督也忍不住要这样赞叹(出示句子:奇才!真是奇才!):引读奇才!真是奇才!
3、教师:什么叫奇才?
4、教师:王勃到底是什么样的奇才,让我们回到两千年前,重温王勃写作这两首诗的情景吧。
二、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
1、教师:谁来读读第一小节?
2、这里你能体会到王勃是位奇才吗?
指导学生抓住听说请体会。
教师:少年王勃14岁就已经中得举人,名声远播,就连都督也忍不住要瞧瞧这毛头少年到底有没有才华。
三、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。
1、请学生自由轻声读2、3、4小节,看看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?
2、理解第二、三自然段:
(1)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王勃写文章时写得快?
(2)王勃为什么能在写文章的时候文思如泉、笔走如飞呢?是他以前就到过滕王阁吗?还是写这文章太简单了?他的文思是从哪里来的呢?(学生回答)出示:在座的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谁也不敢答应。
看来众人对当场写文章都感觉十分为难,难道这些来的人都是目不识丁的人?你说是些什么人?
对呀,来的不是才高八斗,至少也都是青年俊才,那他们怎么都不敢写,心里都在想什么?你能猜透他们的心思吗?
指导朗读
教师评价:那你能将体会到的客人们为难的神情给读出来吗?
教师: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众人的心态。
(3)当其他人在那儿你看我,我看你的时候,王勃却站在窗前凝望。他看到了什么?谁来把王勃看到的美景读一读?
(4)王勃站在窗前仅仅就是为了欣赏江上的美景吗?如果只看不想会怎么样?
(5)正是因为王勃想好了文章的开头、中间、结尾该怎么样写,所以他提笔的时候才会(引读:文思如泉、笔走如飞)
3、理解第四自然段:
(1)王勃写文章的时候速度特别快,那他写的文章到底好不好呢?你是怎么知道的?
(2)拍案叫绝是什么意思?那你们也拍着桌子把都督夸奖王勃的话读一读!
(3)王勃的这篇滕王阁序写得非常好,尤其是哪一句让都督拍案叫绝?(学生回答并出示句子: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
。)
(4)这两句话是滕王阁序中最出名的两句,至今人们还在传诵着。它所展现的美景就是刚才王勃站在窗前,凝望到的迷人的秋景。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,再来细细体会一下这迷人的景色!
(5)如此美丽的奇景,使王勃的心中充满了创作的热情,当即就用这两句话把它描述下来了。(再出示: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
。齐读。)
(6)同学们,王勃写的文章令都督拍案叫绝,我们平时写的文章能让人拍案叫绝吗?为什么?
(7)王勃面朝着赣江美丽的景色是目不转睛地看,而我们平时看景色不注意观察,王勃看景物的时候是怎样的?(边看边想)
(8)这就是勤思考,我们要想像王勃写文章那样文思如泉、笔走如飞就需要我们平时多观察、勤思考!
4、让我们捧起书,带着对王勃的`敬佩,带着对他的赞美,一起读读2、3、4小节。
四、教学第五小节
教师:于是(引读)王勃写的千古传诵名文。
1、你从哪个字词又体会了王勃的才气?板书:千古传诵
2、教师小结:王勃以14岁的年龄,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,挥毫泼墨,一挥而就,写成了这篇文章,不仅在当时有名,即使两年后的今天依然广为传诵,王勃真是一位旷世奇才呀
五、背诵课文
1、同学们,王勃写的这篇千古传诵的文章中诗句描绘的景色,你们愿意来记记吗?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、4两节。
2、让我们一起来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年诗句描绘的情景永远记在心间。
六、拓展交流:
1、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,你还知道哪些?
2、你觉得怎么才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些?
板书:
9
少年王勃
(奇才)
胸有成竹
文思如泉
笔走如飞
拍案叫绝
千古传诵
齐读课题
学生1:他很了不起,因为他在很短的时间里写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。
生2:很有才气、才华横溢、才思敏捷
齐读奇才!真是奇才!
生:难得一见、绝无仅有的人才
指名读第一节
生:从听说体会到王勃14岁就已经名声很大,连都督都想见见,所以课文中用了请字。
自由轻声读课文,边读边圈画出相关的词语。
学生交流。(板书:胸有成竹、文思如泉、笔走如飞)
文思如泉、笔走如飞。相机指导学生理解
不是,跟王勃一样至少有点名气的人。
生1:当场写,没有什么思考的时间,太难了。
生2要是写砸了,那不是叫这么多的人笑话吗?不要砸了自己的金子牌子,以后就不要在都督这边混了。
生3:大家心里都知道孟学士已经写好了文章,今天就是让孟学士出风头的,不要得罪都督,以后吃不了兜着走。
学生根据体会朗读
齐读
读句子。
学生回答,理解胸有成竹。
读句子
指名回答。(当那位都督听人读到落霞与孤骛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时,竟忍不住地拍案叫绝:奇才!真是奇才!)
理解拍案叫绝。
感情朗读。
齐读: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
。
齐读。
生:写好文章不仅要细心观察,还要会认真思考。
生:应该是平时读书多,知识丰富,刻苦学习
齐读2、3、4自然段。
生抓住千古传诵体会王勃的才气
学生自读自背
学生齐背
生:学生联系到《咏华山》
只有天在上,
更无山与齐.
举头红日近,
回首白云低
的寇准,《咏鹅》的骆宾王,书法家怀素,破陋习的少年孙中山,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等等,
生:像王勃那样勤于思考,勤观察,敢于表现自己
文档为doc格式